全球粮油安全快速定量检测解决方案供应商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中国碗装中国粮

浏览次数:4642     日期:2019-06-25

民以食为天。

物资匮乏的年代,中国人有着对于饥饿的集体记忆。当我们跨越了温饱阶段,消费升级的当下,对粮食产业催生了新的需求。

怎样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让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更丰盛多样?近日,记者跟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赴河南漯河、郑州实地走访食品加工企业,听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交流会的经验,并见证中国第二届粮食交易大会的盛况。

中国碗装中国粮,从产粮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如今,我国粮食产量稳增,粮食产业经济也长足发展。

从“吃了吗”到“吃好了吗”

下班回家做什么菜?朋友聚会吃什么?逛超市买点啥零食?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操心吃饭问题,早已不是担心吃不饱,而是怎样能吃得更好。

与饥饿相关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年轻一代只能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感受它的存在。

电影《一九四二》中有这样的镜头:衣着褴褛的灾民们步行在荒郊野岭中,冰花结在他们的帽檐、胡须上,仍然要饿着肚子继续前进,吃带刺的树皮、有毒的野草……吃饱肚子,曾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20世纪70年代,在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生产效率极其低下,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居民的粮食也得凭票定额供应,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对饥饿的恐惧,是当时最难忘的集体记忆。

这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终结。粮食生产和市场放开,供应量逐步加大,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了。

1985年,我国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

1990年,为了解决主产区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

1993年,取消统销制度,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

1998年,针对当时粮食丰收、保护价上涨的情况,实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3项政策,并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2004年至2013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四补贴一支持”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

2014年至今,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逐步下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据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取得突破,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跃升到2018年的65789万吨,提高了近6倍。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2017年,我国启动“优质粮食工程”,2018年将其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年又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山西小米”“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荆楚粮油”等区域化粮油品牌纷纷涌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消费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方便’。”张务锋表示。

“你吃了吗?”这是中国人早年间见面习惯的问候语。一句问候,凝结着农耕时代人们对三餐的关切,对生存的隐忧。如今,我们有幸告别了食物短缺的时代,或许,以后见面时可以这么问候:“今天,你吃好了吗?”

河南样本: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

近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和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河南省是粮食大省,有着“中原粮仓”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河南省粮食产量以惊人的数字迅速拉升。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2097万吨增加到1983年的3303万吨,不仅历史性地完全解决了省内居民的温饱问题,并且开始成为粮食调出省。1997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进一步迅猛增长,首次跃居全国第一。2000年及以后的10年,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自此,河南“中国粮仓”的地位逐渐形成。

粮食从田间地头,到加工、深加工,最终端上餐桌,进入超市,变成人们青睐的各种食物。一粒麦子,可以千变万化,做成馒头、面条、方便面、蛋糕、辣条,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也给生活增添了物质充盈的幸福感,这便是粮食产业的魅力。

“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这是卫龙食品的口号。说起卫龙,最有名的就是辣条。在河南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了各种口味的卫龙辣条产品,琳琅满目,令人馋涎欲滴。

辣条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但时至今日,许多人对它的印象仍停留在“三无食品”阶段。为了扭转人们的这种印象,卫龙从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对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所有辣条都从安全、卫生、自动化生产车间里“诞生”,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包装,“吃包辣条压压惊”,各种段子、表情包,让它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食品。

“河南的食品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粮食部门兴办的面条、馒头和挂面加工,20世纪60年代扩展到生产低档面包和糕点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粮油资源的逐渐丰富,食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品种更加多样化。”一位长期在河南省粮食部门任职的干部向记者介绍。

1990年,刚到河南任省长的李长春发现: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来自南方的食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吃广东粮、喝珠江水”。李长春由此提出这样一个课题:河南“原字号”的农产品很多,能否把河南的原粮转化成食品,让全国人吃河南粮?不久,河南省委正式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把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如今,在中原大地的田野上,长出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大树”。“白象”“南街村”方便面,“三全”“思念”汤圆等,成了国内响当当的知名品牌。

目前,“三全”“思念”仍然稳居市场同类产品前列。“三全”品牌名称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先河。在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流水线上,从切面皮到包饺子,最后装袋,全部由机器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种植源头到餐桌尾端、从农业前端到工业尾端,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河南快速发展的粮食加工业以及一批靠“吃粮食”起家的农区工业强县的崛起已经给出了答案:“粮袋子”可以变成“粮带子”,可以变成“钱袋子”。从纵向看,“粮带子”从田间可以延伸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有利润空间。从横向看,粮食加工业是富有带动力的产业,后面紧跟着物流、储藏、包装、销售等,这些产业是连接城乡的一条“金带子”,是把农业、农民带向工业化、城镇化的“传送带”。

在这次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中,河南省漯河市的“主食产业化”特色发展之路引发广泛关注,也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河南省漯河市“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称号。

据介绍,近年来,漯河市依托自身农业资源丰富、粮食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围绕提升粮食附加值,以主食产业化带动全市农业现代化提速,着力培育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打造主食知名品牌,推进产学研协作,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主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大批名企名品,如旺旺、康师傅、南街村等在漯河集聚发展。

据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宇松介绍,河南近年来实施“互联网+粮食”行动,鼓励企业创新经营业态。2018年,全省粮油产品互联网销售收入达7.59亿元,同比增长87.4%。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建设加工基地和销售网络,让河南粮油产品走向“世界餐桌”。

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一组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其中,山东省突破4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粮食产业已经成为一些主产区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正在从粮食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

一谈起东北大米,南有盘锦,北有五常。曾几何时,好山好水的吉林,虽有好米,却寂寂无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好米”没有卖出“好价”。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李国强告诉记者,吉林稻米曾经受困于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小而不精、品牌杂而不亮等难题。2013年,为了使“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吉林省委、省政府按照“品牌做响,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的指导思想,启动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粮道”。经过数年的品牌打造,吉林大米实现了从“好米”到“名米”的华丽转身,在概念宽泛的东北大米中树立起吉林大米的品牌地位,成为吉林农业的新名片。

除了吉林大米的华丽转身,记者在本次经验交流会上还听到了多地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心得”。各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成就了一大批典型亮点和先进经验。

山西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粮食科技纳入“山西农谷”省级战略。“太行明珠”即冲即食小米粥、“沁州黄”早餐营养米粉、老字号“太谷饼”等杂粮产品走向市场,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湖北省积极打造供应链,创新完善优质粮油营销体系。湖北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在“放心粮油”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质粮油营销体系,开创了优粮优销新局面。

“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市”黑龙江省五常市,抓源头保品质、抓营销强品牌、抓产业增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源增加、消费增信、品牌增值,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600多亿元。

今年是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连抓三年、紧抓三年”的第三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向记者表示,两年多来,我国粮食产业链上“产购储加销”等各环节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亮点频现,不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要围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布局中,今后要全面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支持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扶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大力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将优质高效要求贯穿到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盛夏时节,从江南鱼米乡到东北黑土地,田野上风景各异,却都展现着同一派收获的希望。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中国人不仅饭碗端得更牢,也吃得更香。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扫码咨询客服


客户服务热线
027-87972388